本次竞赛分为规划类和设计类进行,参赛者根据兴趣和特长任选一类提交作品。
(一)规划类
1.场地选择
采用开放选址结合指定选址的方式,要求任选一种方式,科学合理地选用园林植物进行自然营造,良好反映本次竞赛主题。
开放选址:选择所在地区与农业相关的、可以构建“农业+X”复合场景和综合功能的场地,面积规模不小于10公顷的区域,开展与竞赛主题相符的总体规划,并选择其中面积0.2~0.5公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片绿地区域进行详细设计。
指定选址:本次竞赛设两处指定选址,一处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另一处为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及高山村。两处指定选址已分别划定研究范围,并在研究范围内提供数个推荐范围。参赛作品可选择一个推荐范围进行规划设计,也可调整范围边界或自行选定其他范围,但应基于研究范围的整体分析,且选取范围总规模不小于1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不小于8公顷。
指定选址一: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向上滑动阅览
该校区为中国热带农业研究发源地,植被丰富,历史悠久。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郊,校区中心区占地面积约为146公顷。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称为“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的“双子星”。“草庐创伟业,荒滩筑新城”,建校初期,以何康老先生为代表的“两院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奇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之纬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周总理曾为“两院”题写“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光辉题词。2007年8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成为海南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儋州校区中心区分为农业科学研究基地、教学区、学生宿舍区、教工宿舍、校医院及水系等,周边有中国热带植物园、云月湖水库景区、云舍松涛海南中国村等景点及学校的附属农场乡村。
要求基于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及周边范围的整体分析,选择研究范围内一处面积规模不小于10公顷的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和节点设计,提交体现竞赛主题的规划方案。儋州校区作为海南热带农业研究起源地,现热带农林学院所在地,现有乔木高大茂盛,但林下空间较单一,建议校园绿地改造可结合现有乔木,增加乡土植物中下层,体现出儋州校区的悠久历史文化,结合艺术性展示学校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热带农作物、果树及花卉等,可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具体场地信息详见竞赛通知附件。
指定选址二: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及高山村
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770公顷,是海南省“十三五”重大规划项目和农垦改革“八八”战略八大园区之首,同时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场地北部为红林路及江东大道,南部为桂林洋公园大道,西部以兴洋大道为界,东部紧邻桂林洋达到。项目内包含公园绿地、园地、沟渠、坑塘水面、农田及商业用地等,水系纵横,蓝绿空间占比高,已建成“农业梦工厂”玻璃温室综合体,开设生态热带新果园等体验、科普区域。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农文旅融合体验区及国际热带农业合作中心,也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游览的场所。
高山村位于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西北部,是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之一。高山村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林氏宗祠、境主大王公庙和千年古井等古迹。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沿九牧湖构建特色栈道和滨水广场,建有村史乡愁馆和稻香食堂等文旅休闲设施。该研究区域四周交通便利,地处江东新区核心区域,附近有红树林湿地、桂林洋海滨等丰富自然资源。
要求基于对农业公园和高山村范围的整体分析,选择研究范围内一处面积规模不小于10公顷的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和节点设计,提交体现竞赛主题的规划方案。具体场地信息详见竞赛通知附件。
2.规划类目标
(1)进行充分前期调研,尊重场地现状条件,理解场地性质。深入剖析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内在联系,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2)遵循“前期分析—整体规划—详细设计—运营维护”的步骤,运用系统思维和联系的观点进行场地设计。
(3)注重场地功能内涵,拓展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贴近主题和选定的探讨方向,探索如何通过植物配置、空间营造、景观设计等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4)应用地域性植物材料,熟知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植物文化等,鼓励科学合理地搭配植物材料,鼓励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自然生境。
(5)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实操性及后期管理成本和难度,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3.图纸内容
(1)现状分析:场地及周边环境各因素分析;
(2)设计构思:针对“热土乡境——乡土植物景观营造”主题概念解析;
(3)植物景观总体规划:基于竞赛主题的植物景观总体规划及实现途径;
(4)局部场地设计图:对场地中面积0.2-0.5公顷的绿地进行详细设计,绘制总平面图、透视效果图或轴测图、季相分析图等;
(5)植物配置节点详细设计: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点植物种植设计详图、种植效果图等。
◆标识植物种类,包括中文学名、拉丁名、规格、数量、观赏特征等;
◆分析群落组合方式、立面效果、季相特征等;
(6)维护策略分析:依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及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维护管理建议及策略分析。
(7)设计说明:要求4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
4.成果格式
90cm(横向)*120cm(竖向)展板一张,分辨率为300pixels/inch,压缩为JPEG格式提交。文件低于20M。电子版不予以退回。
(二)设计类
1.场地选择
采用开放选址结合指定选址的方式,要求任选一种方式,科学合理选用园林植物进行自然营造,良好反映本次竞赛主题。
开放选址:选择所在地区与农业相关的、可以构建“农业+X”复合场景和综合功能的场地中0.2~0.5公顷的区域进行体现竞赛主题的植物景观设计。
指定选址: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或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及高山村指定研究范围内选择0.2~0.5公顷的区域进行体现竞赛主题的植物景观设计。
具体场地信息详见竞赛通知附件。
2.设计目标
(1)进行充分前期调研,尊重场地现状条件,理解场地性质。深入剖析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内在联系,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2)遵循“前期分析—整体规划—详细设计—运营维护”的步骤,运用系统思维和联系的观点进行场地设计。
(3)注重场地功能内涵,拓展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贴近主题和选定的探讨方向,探索如何通过植物配置、空间营造、景观设计等方式达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4)应用地域性植物材料,熟知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植物文化等,鼓励科学合理地搭配植物材料,鼓励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自然生境。
(5)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实操性及后期管理成本和难度,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3.图纸内容
(1)现状分析:场地及周边环境各因素分析;
(2)设计构思:针对“热土乡境——乡土植物景观营造”主题概念解析;
(3)花园设计图:包括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体现场地竖向特征的剖面图(至少3个)、透视效果图或轴测图、季相分析图等;
(4)植物配置详细设计:植物种植设计详图、时序性分析种植效果等;
◆标识植物种类,包括中文学名、拉丁名、规格、数量、观赏特征等;
◆分析群落组合方式、立面效果、季相特征等;
(5)成本核算及维护策略分析:核算项目成本,依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及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维护管理建议及策略分析;
(6)设计说明:要求4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
4.成果格式
90cm(横向)*120cm(竖向)展板一张,分辨率为300pixels/inch,压缩为JPEG格式提交。文件低于20M。电子版不予以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