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联赛的薪资困局
近日,保定容大足球俱乐部球员集体讨薪事件再次将中国职业足球底层联赛的薪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球员月薪不足5000元,甚至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我们训练强度不亚于中超,但工资连外卖员都不如。"一位不愿具名的容大球员向记者抱怨道。
薪资结构的残酷现实
- 主力球员:月薪8000-15000元(含绩效)
- 替补球员:基本工资4000-6000元
- 梯队球员:多数不足3000元
记者调查发现,保定容大并非个例。中乙联赛16支球队中,有11支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情况。俱乐部运营主要依赖企业输血,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对比数据:
联赛级别 | 平均月薪 |
---|---|
中超 | 15-50万 |
中甲 | 1.5-5万 |
中乙 | 0.4-1.2万 |
球员的艰难抉择
28岁的后卫张明(化名)告诉记者,他正在考虑转行做健身教练:"踢了十年球,存款不到5万,家里催着结婚买房..."类似的声音在采访中不绝于耳。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薪资水平正在导致基层足球人才严重流失。
中国足协去年推出的"工资帽"政策本意是控制俱乐部运营成本,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加剧了底层球员的生存压力。如何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成为摆在职业联赛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