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的个人履历其实挺复杂。21岁,尼日利亚裔,出生在香港,拿的是中国香港护照,德国青训出身,近期一个赛季还踢德国第5级别联赛。而就在辱骂事件前一天,他还被视为归化球员典范,刚刚以自由身加盟苏州东吴,原本是奔着更好的发展机会来的。签约当天还有不少球迷期待他能在中甲踢出新高度。可惜,这一切都被他自己一句话给断送了。

事情发酵后,外界反应相当一致——不能忍。球迷的愤怒不难理解:你拿着中国俱乐部的钱、吃着中国足球的饭,却在赛后公然骂中国球迷。媒体、评论区都在刷屏,有球迷直接喊话霍启刚表态,俱乐部官网也被留言攻陷。甚至连北青体育都发文点名批评。可以说,这次俱乐部的解约速度和态度,确实让球迷出了口气。

米高事后连发两次道歉。第一次是私信部分球迷,说自己在德国生活,思维方式不同,没想到会冒犯中国球迷,话是随口而出,没有恶意,还说想学中文。可网友根本不买账,觉得借口太苍白。第二次他又公开发声,承诺捐出未来一年薪水的20?5%做儿童足球公益,想挽回点形象。但道歉来得太晚,方式也很公关,没几个人相信他是真心悔过。大家反而更气了:你要是真懂得尊重,怎么会赛后拿喇叭骂人?

客观说,事件背后其实有不少深层次的东西值得琢磨。如今外援、归化球员越来越多,技术能力再强,品德和职业素养才是底线。你可以输球、可以情绪波动,但不能挑战球迷和国家的尊严。这次事件,无论从法律、合同还是舆论,都给所有来中国踢球的外援好好上了一课。俱乐部这次零容忍,其实也表明了态度:不缺这一个外援,但绝不允许用膳砸锅。

说到底,米高这次输掉的不只是合同,更是未来。就像苗原说的,咱家俱乐部没人敢再签他,国际足坛也会对这种争议人物敬而远之。对中国足球来说,这也是一次警钟——球员的综合素质比什么都重要。以后引援、归化,除了看技术,更要查品行、查背景,不能再让类似的事情重演。

尊重,是体育的底线。吃中国的饭,就要懂中国的规矩。挑战底线,必然付出代价。

您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986年世界杯丹麦队球员阵容(丹麦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历史名将)
久违了!浓眉哥复出首秀炸裂,独行侠客场狂胜篮网19分!